诗词是否打油应如何评判?七绝5首演示,以不流于口号与油滑为例
本组七绝按平水韵写,读者自知。
日常练笔,须注意什么?其实个人以为无须刻意去注意要如何写。日常练笔顺心即可,当然顺心的打油前提,也须符合格律。
打油与否,我不知道别人的标准是什么。而我自己的平常口占或随手练笔之作,一般都冠以打油二字。因为此类作品,很多时候不注意推敲,也不注意提炼诗意,多为率性而写,比较随意。故此,不敢以真正作品去示人,才冠以打油二字。
但此类作品,因为率性而为,反而有时会有灵光一现,可以有不错的新意。故此不能说此类练笔的作品不行,可以作为一种对诗词感悟的积累,先存留起来,有空时回头去观察或再打磨,说不定能得到不错的作品。
七绝 微信消息有感
故园尘梦久封缄,微信屏中忆旧喃。
雨冷窗玻如泪落,悯谁消息劝加衫。
用现代微信的意象结合古文来写诗词,这首是个例子。现代的很多意象不是不可以入诗词,而是要注意如何浑然的融入。
这首七绝的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清楚,思念故乡故人,微信中的消息没有谁来劝我加衫。是故人不再?还是故交已疏远?又或是其他,这些言外之意何妨不是对自身人生的悲怜。
七绝 偶见花落而打油
岁暮寒潮南岭才,有花与我两徘徊。
一时雨过红如血,何似青春梦再来。
岁暮寒潮,落花如血。北方估计少见,岭南应不难。悲秋还思青春,也是另有一番情味。用这种出人意料的翻新手法去写,文字才不会落入俗套。
七绝 白水山行
白水山秋行客少,诗囊已昧赴茶庵。
龙光塔外青云磴,犹有木棉花欲燃。
这首七绝行文比较规矩,只是尾句的犹有花燃,略微留有余味罢了。有奋力积极之意味,留读者自我遐想。
七绝 秋日江滨
云洄烟溯水边楼,渔舸芦花趁碧流。
潮连桥外双鸥憩,垂杨无处系深秋。
这首也是尾句“垂杨无处系深秋”,不点明为何,但又好似有很深的联想空间在期内,为何垂杨无处系深秋?予读者遐想空间,否则整首诗就了无味道,白开水了。
这种写法有好与不好之处。好处就是随便读者怎么去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坏处就是有点故弄玄虚,读者容易感到一头雾水。
七绝 秋雨寒潮有感
雨霁云浮秋水滨,午阳回暖放花身。
折枝欲赠谁人在,应念当年一浅顰。
这首前两句只是交代情景,平平铺叙,无出奇之处。比较巧妙的地方在后两句,是怀人?还是写花的本身?都可以。如果是怀人,那应是翻用刘长卿的折梅寄人,而且经过加工后更翻出一层新意。折枝寄人,但忽想到寄给谁呢?没人可寄啊。
虽然不知道可以寄到哪里去,但还是想起当年的那浅笑含羞的可爱模样。只是成为回忆了,不能再寄给她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呢?不说,读者自可感知这种惆怅与悲伤。诗意从此而来,给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