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背会的八首宋词:穿越千年,感受古人对母亲最动人的思念
以下八首描写母亲的宋词,按水平高低倒序排列。
8.张孝祥《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
待得政成民按堵。
朝天衣袂翩翩举。
这首词中,词人将百姓对自己的爱戴比作“慈母之爱”,从侧面烘托出慈母形象的温暖无私。在词人心中,母爱是世间最纯粹、最值得追求的情感,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对母爱的崇敬与向往。“慈母”一词,凝聚着无私包容、温柔呵护的情感特质,词人以此为情感标尺,既表达对母爱的崇敬,也暗含为官者以仁心治世的理想追求。然而,由于并非直接描写母亲,缺乏具象化场景,使得母爱意象稍显抽象,未能深入展现母子间细腻情感。“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承接上句,描绘政绩有成、百姓安居后的潇洒姿态。但从母爱主题来看,这两句更多服务于仕途理想的表达,与母爱关联较弱,削弱了情感浓度。然而,此词毕竟不是直接描写母亲,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刻画,在情感表达的深度和感染力上稍显不足。
7.晏几道《临江仙·送母》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虽未明确表明是送母之作,但“心字罗衣”的细节,让人联想到母亲亲手缝制的温暖。晏几道以其细腻婉约的词风,将对母亲的眷恋与分别的惆怅融入其中。不过,由于没有直接描写母爱,更多是借景抒情,在情感的直接表达和意境营造上,相比其他佳作略显含蓄,未能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
6.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
秦观以情致深婉著称,此词通过描绘游子异乡的孤寂,以“乡梦断”、“和雁无”等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词人巧妙地用雁传书的典故,抒发无法与母亲通信的惆怅。但整体风格过于内敛,情感如涓涓细流,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难以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5.辛弃疾《清平乐·绕床饥鼠》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以豪放著称的辛弃疾,在此词中展现出难得的细腻柔情。寒夜梦醒时分,词人忆起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衣,以小见大,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然而,相较于他气势磅礴的爱国词作,这首词在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上稍显逊色,未能充分展现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4.姜夔《鹧鸪天·元日有怀》
双槊来时人唱道,两行朱衣列马前。
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旋。
登仕版,岁盈千。戚里侯家尽绮筵。
春风送暖清尊里,化日舒长綵笔边。
姜夔词风清空骚雅,此词通过“娇儿学字”的场景,与母亲当年教导自己的情景形成今昔对比,充满对童年和母爱的怀念。词中蕴含的淡淡忧伤,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但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如同淡雅的水墨画,虽然韵味十足,却缺乏强烈的情感张力。
3.贺铸《浣溪沙·闲把琵琶旧谱寻》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
燕飞人静画堂深。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
一从灯夜到如今。
贺铸擅长用典和营造氛围,此词以“四弦声怨”暗喻游子的思念,“灯夜”意象则勾起母亲灯下缝衣的温暖回忆。词人巧妙地将琵琶声、灯夜等元素交织,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对母亲的牵挂与思念,意象鲜活,感染力极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
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
当年悔草长杨赋。
陆游的诗词多以爱国情怀著称,此词却展现了他对母亲的真挚思念。词人以“天若有情”衬托对母亲的深情,通过想象母亲的“霜鬓”,表达对母亲的关爱与牵挂。词中不仅饱含亲情,还融入了人生感慨,情感层次丰富,深沉动人。
1.苏轼《南歌子·忆母》
慈母音容在,常于梦里逢。
醒来衾枕泪盈浓。
忆昔临行叮嘱、意千重。
灯下缝衣影,堂前唤儿踪。
音容宛在梦魂中。
但愿来生还聚、再亲侬。
苏轼的词境界开阔、情感真挚。此词通过梦境视角,以“免泥行”这样平常却饱含深爱的叮嘱,生动展现了母亲的形象。词人以小见大,将母子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表现力高超。全词情感真挚动人,极易引发读者共鸣,堪称描写母爱的巅峰之作。
这八首宋词跨越千年,用不同的风格和手法,描绘出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用心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