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两首歌颂母爱的诗_诗经里歌颂母亲的诗歌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母爱。
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母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情感,是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爱和体贴呵护。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共305篇诗歌(又说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诗经》的作者佚名,已经无法考证。
以下摘录《诗经》中两首歌颂母爱的诗歌,与大家分享。
因为是远古时候的诗歌,文字和词义较难理解,需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第一首《诗经·邶风·凯风》: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1)邶bèi风:“邶”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2)凯风:南风。(3)棘jí:酸枣树。(4)劬qú:劳。(5)爰yuán:发语词。(6)寒泉:在卫地浚jùn邑,水冬夏都冷,故名寒泉。(7)睍睆xiàn huàn:清和婉转的鸣叫声。
译文: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拂酸枣树苗上。枣树苗生机勃勃,母亲却辛苦劳作。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拂那酸枣树枝。母亲明理又善良,儿没出息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心凉,浚邑城下流不停。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又响亮。母亲养育儿七个,不能慰藉母亲心。
赏析:
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自责没能好好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诗歌。这首诗的影响很大,以致后世经常用“凯风”“寒泉”的典故来代表母爱。
诗歌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一幅夏日景色图。
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以凯风吹棘心和棘薪,比喻母养七子;棘心,是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比喻儿子初生;棘薪,则酸枣树长成后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长大。
诗中以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歌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七人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后二句反复叠唱的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第二首《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
(1) 小雅:《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用于正式典礼,内容以叙事和颂赞为主;“小雅”则更多涉及民间疾苦和个人情感,兼具礼仪与抒情功能。
(2)蓼莪lùé:《诗经》篇名,此诗表达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
(3)蓼蓼lù:长又大的样子。形容植物高大;莪é:一种草,即莪蒿。
(4)匪:同“非”;伊:是。(5)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6)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7)劳瘁: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
(8)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9)罍léi:盛水器具。
(10)鲜xiǎn:指寡、孤。民:人。(11)怙hù:依靠。
(12)衔恤:含忧。(13)靡至:无所投奔。(14)鞠:养。
(15)拊:通“抚”;畜:通“慉”,喜爱。一说养活。
(16)育:呵护,冷暖疼爱。(17)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18)腹:指怀抱。(19)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边际。
(20)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21)飘风:同“飙风”。发发:形容风势凶猛。(22)谷:善。(23)害:受害。(24)律律:同“烈烈”。
(25)弗弗:同“发发”。(26)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
一丛莪蒿长又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和娘,生我养我太辛劳。
高高莪蒿叶青翠,不料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和娘,养我辛劳太憔悴。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害臊。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死去。
没有父亲何所依?没有母亲何所恃?离家服役心含悲,回来茫然何所止。
爹爹是你生下我,亲娘是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
照顾我又抚养我,出入家门怀抱我。如今想报爹娘恩,谁料老天降灾祸!
南山崎岖行路难,狂风呼啸刺骨寒。大家都无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
南山高耸把路挡,狂风凄厉人哆嗦。人人都能孝爹娘,独我不能去奔丧!
解析:
这是一首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诗歌。作者深痛自己久役贫困,不能在父母生前尽孝之责。
此诗六章,似乎是悼念父母的祭歌。
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和蔚,由此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莪香美可食用且环根丛生,故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蔚既不能食又结子,蒿、蔚皆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四章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
最后两章承第四章末二句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同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抒写遭遇不幸的悲怆伤痛。
——2025年6月10日至15日初稿 24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