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古诗词##每天一首古诗词##李贺##每日古诗词推荐##怀古咏史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字词注释
茂陵刘郎:指建金铜仙人的汉武帝刘彻,茂陵是他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辉县)。
秋风客:刘彻写过《秋风辞》,故称“秋风客”,同时喻刘彻虽然贵为皇帝也不过是秋风中的过客。
夜闻马嘶:夜间听到刘彻的马叫。
画栏桂树:指皇宫中的景物。
秋香:指桂花的香气。
三十六宫:汉代皇宫有宫室三十六所。
土花:苔藓。
魏官:指搬移铜人的魏国官员。
指:指向。
东关:东城门。
酸风:使眼睛发酸的风,即凄凉的风。
眸子:眼中瞳仁。
君:指铜人。
铅水:指铜人的泪水。
送客:指铜人被迁移走了。
咸阳:与下句的渭城都指长安。
盘:铜人下面的底盘。
波声:渭河水声。
诗词译文
茂陵里的汉武帝,不过是秋风中的过客,昨夜还能听见他的马嘶,今晨却已不见踪迹。画栏旁的桂树仍散发着秋香,三十六宫却已长满青苔,一片碧绿。曹魏的官员牵拉车驾指向千里之外,东城门的寒风刺眼,吹得金铜仙人双眸酸楚。唯有汉宫的明月伴随仙人出宫门,想起汉武帝,泪水如铅水般清莹沉重。枯萎的兰花在咸阳古道送别,苍天若有情感也会因悲伤而衰老。仙人携着承露盘独自离去,月色荒凉,渭城渐远,渭水的波涛声也越来越小。
特色赏析
金铜仙人原是汉武帝所建,“高二十丈,大十围”,立于长安的神明台上,异常雄伟。魏明帝(曹丕儿子曹睿)想把金铜仙人移往洛阳宫的前殿,据说移动时仙人哭了,诗题“辞汉”指此事而言。李贺将这一传说加以发挥,写了这首把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的诗。
唐王朝日益衰落,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早已杳如黄鹤。李贺作为没落王孙,眼看国家将要覆灭,于是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往事,抒发内心的宗国之忧与身世之悲。前四句借汉武帝慨叹人生无常、国运难久。汉武帝曾寻求不老药,幻想永远统治他的帝国,又铸金铜仙人祈求给以保佑。结果如何?“夜闻马嘶晓无迹”,“夜”与“晓”对照,消失得何等迅速。虽然皇宫旧物如画栏桂树、三十六宫依然还在,但早已遍地青苔荒凉不堪了。将汉武帝直呼为“茂陵刘郎”,表现了李贺对最高统治者的不屑。这里写的是汉朝,实际是为大唐的迅速衰落而哀叹。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铜人被搬离汉宫的凄凉情态:铜人作为汉代“遗民”,被“魏人”强行拆除移走,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铜人作为神圣之物,也只能“清泪如铅水”。“铜人”而流“铅水”,这一比喻奇妙非凡,正如常语所说“铁石心肠也心酸”。这四句抒发兴亡之感,生动而真切。最后四句写铜人离去后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寒,咸阳道上一片荒凉,凡有情之物都为之哀伤——“天若有情天亦老”,“天”都为之哀伤,渭河水也因之而“波声小”。“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想象奇特,蕴义深沉,成为千古名句。
李贺以浪漫主义笔触熔铸历史与想象,将金铜仙人的“辞汉”之旅化作一曲王朝挽歌。全诗虽无直抒胸臆,却通过意象堆叠与奇诡构思,让兴衰之叹渗透字里行间,成为唐诗中借古伤今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