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没人能接,宋朝时被一酒鬼对出

booxun4周前 (08-18)知识百科3

唐朝正是群星闪耀的年代,李贺,这个名字扎在人们心里 — 不是因为官职,不是因为出身,更不是因为繁花似锦的荣华。很多人都觉得他生不逢时,是不是上天开了个大玩笑?但仔细想想,命运路数仿佛没给他一丝喘息的空当。他的父亲李晋肃,名声不大,可血脉里流着和杜甫相通的诗意。家里穷,院子里的花草总是发蔫,屋角的书堆却越垒越高。

七岁时,这孩子写诗写到邻里啧啧称奇,诗里透着狠劲。他15岁前,没有多少钱买纸墨,借着父亲的旧账,硬是在长安请教过那时的“扛把子”韩愈。韩愈呢?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等到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被送到他手里,他坐不住了。两人交谈完,韩愈拍拍他肩膀,对旁人道,未来是李贺的。可惜李贺刚站在舞台边上,命运就摔了台阶给他,他还没来得及说谢谢。

当时考试叫什么?进士。考前本兴冲冲,他甚至写下了“自古奇才多薄命”,仿佛早知不妙。碰巧父亲的名字里“晋”和“进士”里的“进”,音差一丁点,被冠上“犯讳”,直接打回原籍。韩愈那人急得团团转,去给他求情,最后只落空声叹气。

临近黄昏,李贺背着行李,挨过几家相熟的酒坊,喝得有点晕,回乡的路一步三停。人生有时比诗还难写,他成了九品小官,薪水薄得像纸。整天陪着权贵笑脸,帮人修词写序。人走茶凉,只有墨痕还带温度。他的妻子突传噩耗,未及好转,家门前的稻草已发黄。朝廷小吏又如何?他不肯再做下去了,心灰意冷里勉强说服自己离开。

那年秋天,柳树下,李贺提笔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不是气愤,不是反抗,更像某种倾诉,是个谜。懂的人只会皱眉,不懂的人笑说:这算什么呢?有些诗句生来就该无人作答。

回到故土,朋友劝他放宽心。其实谁都明白,他们帮不上。他开始三年枯守,为地方大员做幕僚,做的那些差事今人说起来都觉得荒唐。他病重,还得笑着迎客。其实后来有人说他自己并不觉得苦,我不信。年纪轻轻,整天和生死打照面。朋友劝他多多保重身体,他摆手,说:“死便死。”27岁,有些人还没活明白,他已经握笔收场。

李贺的诗,不只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还有,“锦瑟无端五十弦”,还有他早早明白人生就是一场自剖。有谁认真记住过他的面容吗?大部分人只记住了一个落魄才子,连时代都欠他一个名分。诗稿交给好友,李贺就此收场。他一生始终没能见到自己作品大肆流传,却也曾在深夜灯下嗔笑:凭什么天不肯给我活路?

不是所有结局都需要圆满,“天若有情天亦老”,悬在那里。数百年无人敢对,这不是巧合,更多应该是敬畏吧?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话是不是过头了?毕竟古来修辞多少带点耍嘴皮子的意味。可事实上,这句诗让无数读者在夜深人静时缓不过来。

百年之后,宋朝。换个场景换个人。石延年,一个名声不大却不好惹的主。因为嗜酒,别人都拿他当笑料。那时科举还没关闭,他也跟着考了一圈。开始时得中,后来被人告发作弊。功名一场空,他竟然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桌下的壶倒是没碎。常有人说他是个酒鬼,他也不争,只说你们喝不过我。有一回喝多,高坐桥头,忽然有人问他:你看那月亮圆了,对不?

他大着舌头顶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酒气冲天,竟然成佳句。时间一秒都没顿住。这句一唱,文人一哄而起,传来传去都混成了典故。多少人慨叹,石延年用酒把李贺的遗憾补上了。酒桌上的事,到底算不算什么盛事?有些时候天意不如人意,有些时候人心胜过天心。

那时讨论最多的,是这两句诗究竟是不是同气相连。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那样配。他的诗句简单,一点没装深沉。可事实又摆在眼前:石延年把“天若有情天亦老”的遗憾,轻描淡写地补齐了。很多人追问:“他是不是早有预谋?”未必。诗人本没那么多套路。你信它天作之合也好,相信巧合也行,反正这一对下去,“月如无恨月长圆”多了新的生命力。

石延年并不为功名苦恼。家里没田,人生却也自由。他的朋友都说,这人肚里没墨水,偏偏能写句好诗。是不是呢?也许真不是那么回事,毕竟喝多了人人都是诗人。可是,这句诗一直存活下来,被认定是为李贺正名。你说这个过程公正么?似是而非。可能本就没人关心公正。

有一段时间,这句“月如无恨月长圆”在文学圈热传。地方小书肆都能听见孩子们大声背诵。可没多久,又冷清下去。大家依旧为柴米油盐奔忙,诗句终归不能当饭吃。这不,和李贺的命运又重合上了。孤独、才气、落寞,最后总无人问津。石延年倒是无所谓,他照常喝酒,有人高呼他是才子,他只眨眨眼:“我才不是。”

也有人怀疑,这是后人穿凿附会,但相关记载在《宋史》《北宋诗话》都有证明。这个世界,总有些事情被人制造传奇,也有没人注意的诗句,在角落里安静发着光。

有人说石延年补全了李贺的遗憾,把“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叹息化解成“月如无恨月长圆”的释然。但回头想想,也可能并没解开什么结。诗是诗,人还是人。李贺已经去了,石延年不过在世间留下一笔。诗句能流传,人的痛苦却还在原地打转。

网络上有许多争论,有的说这两个人注定要并肩成传奇,有的说一切只是巧合。细想反而觉得有点滑稽,毕竟话语权早不在他们俩手上了。真实情况谁说得准?而且,李贺大概从没等过一个谁来对自己的诗出句。那种执念,可能只是旁观的人想出来的理由。

要说真的互补,他们更多是各自呈现。李贺一句埋骨,石延年一笔点醒,道理没几个人真在乎,只需要诗句够好听、够贴心。美丽的句子在热闹之后,归于独白,仿佛热闹终归是别人的,孤单是自己的。

这两人的人生其实不像什么师友,倒像是一场误会,一个留白,一个补缺,不见得配合得好。可也不影响后人津津乐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这样听起来舒服就够了。要讲什么内在逻辑,其实不重要。

如果人生总要找意义,倒不如学学石延年。遇上不顺,照喝酒;碰见意外,说句诗。李贺那句诗,是深夜里的无声叹息。石延年回敬的,是世间百态后的豁达一笑。至于缺憾,没完没了,不用老盯着。

有人还举例,后来的白居易、苏东坡都在诗中用过这两人的典故。好事者专门去查考,发现其实关联并不紧密。这就是生活,每个人的句子,归根到底只能自己安放。

这两个名字,没法并排写进诗史,可谁都撂不下。诗句留了下来,不求对错真假,心里咂摸一番才算正经过了一轮。

再看当下,可能已经没有人再细究那些诗对仗的工整,能留下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大概已经算赢了。李贺和石延年,没有谁走进主流历史的正殿,可在江湖和街巷,始终有人念叨他们的诗。纠结再多也没什么意义。

诗,写给谁看,其实也不打紧;结局圆不圆满,也不是谁能预定的。

千年之后,还能遇见这些不那么完美的片刻,或者比什么都难。

相关文章

古诗词里的唯美夕阳,黄云满地堆禾黍,山舍流泉映夕阳

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大意:当年的青山依旧碧绿,红艳的夕阳一次次映红西天。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大意:夕阳西下,风光无限美好,只是黄昏将到,美好...

30个关于“水”的古诗词,上善若水,清凉悠然

插画师 | 樂兮今天分享一些关于“水”的经典古诗词,读诗词名句,陶冶情操,增长学识。这个夏天,与您一起读诗,一起成长。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诗-5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初秋诗词|领略清秋之美

初秋明朗,碧空云卷云舒,金风细细,一叶落而知秋。舒爽的秋风,带着丝丝清凉,温柔袭来;初秋的诗词,则带着几分浪漫和整个秋天的诗意,随风而来。《初秋》唐 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

我们的节日·中秋 | 那些关于中秋的诗词

中秋明月满人间天涯共此时今日让我们在最美的中秋诗词里寄一份情思送一份关怀道一声祝福愿人间相聚,月圆人更圆END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月圆人团圆,30句创意中秋祝福语温暖你心!

一、打破传统,让祝福更具新意中秋佳节,亲朋好友间的祝福语总是离不开“中秋快乐”。然而,年年如此,未免显得有些老套。为了让你的祝福更具特色,本文为你整理了30句新颖的中秋祝福,让你在这个中秋节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