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鉴赏|唐诗《月下独酌》(古诗《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遂有此作。
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生动,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于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与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有他自己,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天上仙境重见。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一直为后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