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汉书》能当下酒菜吗?(汉书下酒下联是什么)

booxun1个月前 (08-12)知识百科4

读《汉书》下酒,或诵诗赏画下酒,体现古人文心的浪漫,或因其艺术气氛与醇酒之香冽颇相接近。

古人喝酒,不甚讲究下酒菜。“花生就酒,越喝越有”。在众多的下酒菜中,花生是酒桌上的常客,如果再加一盘拍黄瓜、一碟豆瓣,是相当不错的了。

但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的下酒菜,却是一部《汉书》。他住在岳父杜衍家中,每晚读书要饮一斗酒,却不用下酒菜。杜衍感到很奇怪,偷偷地去张望,只听见他在朗读《汉书·张良传》。当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就拍案叫道:“惜乎夫子不中!”说完满饮一大杯。岳父又听他读到张良与汉高祖遇见时说:“此天以臣授陛下。”他又拍案叫道:“君臣相遇,其唯如此!”说完,又满饮一大杯。他岳父看到这种情景后大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实在不算多也。”这个故事传诸后世,“《汉书》下酒”则成了一个著名的典故。

宋代的一斗酒,是多少分量呢?据悉,宋代的一斗酒为2400毫升,约合今天的4斤8两。这一斗酒,可绝对不是今天的53度茅台白酒,也不是绍兴加饭酒,而是低度的水酒或米酒。否则,满饮两大杯,就可能醉倒了。

以读书佐饮者,古人所在都有。陆游也是一边看书,一边饮酒。他在《雁翅夹口小酌》一诗中写道:“欢言酌清醥,侑以案上书。虽云泊江渚,何异归林庐。”清醥,指的是清酒,也是低度的水酒。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在《桃花扇》的第四出《侦戏》中也写道:“且把抄本赐教,权当《汉书》下酒罢。”由此可见,从宋代到清代,读《汉书》下酒,已成许多读书人的常态。

除了读书可做下酒物,诗画也可以做下酒菜。明代文人周永年在《次韵和牧翁题沈启南奚川八景图卷》诗中写道:“奚川八景不可见,尽情敛取入画图”“读书有此下酒物,秣田可酿钱可沽。”说的是,欣赏画图中的奚川八景,也可以作为“下酒物”。清代文人屈大均《吊雪庵和上》诗中,亦有“一叶离骚酒一杯”之句。屈大均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两句,饮清酒一杯,其味也无穷。清初名臣陈廷敬谈到他读唐诗下酒的情形:“夜酒一壶,直钱四文,无下酒物,亦不用箸筷,读唐诗写俚语,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陈廷敬也是性情中人,读唐诗读到感人之处,眼泪落入酒杯,也变成了酒。

苏舜钦饮酒读《汉书》一事说明,作为正史的《汉书》,曾具有相当普遍的文化影响和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读《汉书》下酒,或诵诗赏画下酒,体现古人文心的浪漫,或因其艺术气氛与醇酒之香冽颇相接近。这种情趣,既是古人饮酒不忘学习的风雅,又表现出古人饮酒的豪放感。(吴兴人)

相关文章

十首温暖诗词:总有一个人,温暖你生命!

在生命中,总有这么一个人,在风雪时,与你同行,在坎坷时,相伴左右。生命中的风浪,在他们陪伴之下,而显得温暖。请相信,这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温暖你生命。《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苏轼常羡人间...

战国时期确定为节日,唐朝开始放假,不一样的节日,《蜀中九日》

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被人们定为节日。民间在这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国人常在此日祭祖和推行敬老活...

那些描写重阳节的经典诗词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良辰吉日,古人们登高、喝酒、赏菊,创作了许多关于重阳节的经典诗词: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

「每日一诗」10月26日:秋兴八首

翠微:青山。信宿:再宿。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晚年因弹劾权臣而受到不公正处罚。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刘向:汉朝经学家、文学家。《楚辞》是其...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意赏析:这首诗以鲜明的色彩对比与强烈的情感反差著称。前两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碧绿的江水衬得水鸟羽毛愈发洁...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古诗、日积月累》默写填空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如何高效复习?必背课文、古诗、日积月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老师整理了这些重点内容,包括默写填空,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文知识。背诵课文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