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人教社回应

booxun1个月前 (08-10)知识百科6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近日

网友们因为一篇课文

将相关话题“吵”上热搜第一

初中课本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自《孟子》的《告子》下篇,通常要求背诵,多年来也脍炙人口。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透露,该出版社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网友纷纷凌乱:

难道我的记忆出错了???

网友翻遍历套教材

人教社:从未出现过“于斯人也”

发帖网友表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中学课本存在几十年了,所有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背过。其中有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自己记忆非常清晰,因为当时课上还联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这个“斯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说,课本上,甚至是古文里,从来没出现过“于斯人也”这几个字。

“难道我记错了?”这位网友查找了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全部都是“是人”。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另有网友也进行了查证,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均为“是人”

《孟子》。图片来源/网络

《四库全书-孟子注疏》。图片来源/网络

“是人”?“斯人”?

网友争论不休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查阅的结果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网友:又现“曼德拉效应”

这个时空的时间线难道真的被动过?

曾有媒体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有94%参与投票的网友表示,记忆中是“斯人也”。

为何许多网友出现“斯人”的群体记忆?人教社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有网友说

可能是受部分教辅和电视节目的影响

也有网友指出

这可能就是“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最早是指人们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狱中的误解。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

同样因“曼德拉效应”衍生的讨论,还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有专家认为,群体性错误记忆的出现和心理暗示有关。“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而且人们常常受到诱导提问的影响,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

你学的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

资料:上观新闻

编辑 | 沈彦菲

责编 | 翁羽 沈彦菲

相关文章

七言绝句:《知己难求》

《知己难求》人生知己最难求,旱海枯河盼远洲。纵有蓝桥千百座,一怀心事向谁流?...

李煜和苏轼各写下首《蝶恋花》,都有千古名句,到底谁更有水平?

说苏轼是宋词一哥,想来持不同意见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苏轼写词能婉约、能豪放,在两宋文人中,论单篇实力辛弃疾、李清照等人或许有些作品能与之相媲美,但论整体实力,他们都是难与苏轼相比的。而放眼千年文坛,如果...

月圆人团圆,30句创意中秋祝福语温暖你心!

一、打破传统,让祝福更具新意中秋佳节,亲朋好友间的祝福语总是离不开“中秋快乐”。然而,年年如此,未免显得有些老套。为了让你的祝福更具特色,本文为你整理了30句新颖的中秋祝福,让你在这个中秋节脱颖而出。...

【又到重阳·海报】重阳诗汇:《蜀中九日》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敬老等习俗,而今重阳节更是人们表达孝老爱亲的节日。为不断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

杜甫《秋兴八首》第一章的“伤”字为什么用得非常妙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呢?”杜甫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之秋,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是...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