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被误解的“饱暖思淫欲”,如果你知道下一句,方能感悟古人智慧

booxun1个月前 (08-07)知识百科6

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可能不像《诗经》、《论语》等典籍那么高大上,但俗语都是古人千百总结来的智慧,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流传的过程中就可能失传,很多俗语我们只记得上半句,不知道下半句,但往往下半句才是整句的精华所在。

比方说这句“饱暖思淫欲”,现代很多人都会有些误解,以为它的意思就是说,人一旦吃得饱了、穿得暖了,就会开始想一些男女之事。这也一直被当作人之常情,不少人都拿它调侃别人尤其是朋友。

但实际上,这句话刚开始出现时,“淫欲”两字,是泛指一切不好的、会使人沉迷放纵的欲望,并不单指男女生理的欲望。古人总结的这句话,倒是跟近代心理学家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惊人相似之处,由此也可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先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5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总的来说,人的欲望是层层递进的,满足了低级的,才有资格去想高级的。

所以“饱暖思淫欲”这句话的内涵,原本并不是我们习惯以为的那样,用来调侃男女之事的,而是在很认真的说人的需求问题,只是它的字面不太美好,所以在民间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比较单一的意思,明朝戏剧《对玉梳》里就说:“这厮只因饱暖生淫欲......便休想似水如鱼。”

“饱暖思淫欲”这句话不仅容易被误解,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它的下一句,下一句才是经典,与前者相对应,说尽了人心的复杂多变,受环境的影响之深,这句话就是“饥寒起盗心”,所以全句应该是: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是一句反映了人性的俗语。

人要是吃饱穿暖、物质需求满足了,很容易产生其他的高级欲望;但人要是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就容易铤而走险、滋生恶念,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句话并非古人空口白牙说大道理,我们联系实际,应该很容易理解。

在古代,能安守清贫向来都被视作一种高尚品质,这是因为人在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坚持原则,非常难得。物以稀为贵,如果出现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称赞,比如孔子就曾经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其实只要不伤害他人,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有物质心也不算一件坏事,反而会成为让人上进的动力。

当然俗语虽然是古人总结的智慧,但很多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社会了,可能有人吃饱穿暖就很满足了,饥寒之人也有高尚品德的。所以在学习古人智慧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我们继续学习流传,让更多人受益。

学习古人精华的智慧,我还是要推荐大家读一下冯梦龙写的《智囊全集》

这是一本被称为“千古谋略第一书”的传世佳作,听说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读过的名人可不少。

比如说曾国藩,他曾经把这本智囊全集,“置于案头,夜阑人静时,凝其思,品其味”,可以说是夜夜品读,从中获取智慧,从而成了“古今第一完人”。

还有我们的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都说他是“铁齿铜牙“,在于贪官和珅的斗争中,丝毫不落下风,就是因为他已经将这本《智囊全集》倒背如流!

曾经读过智囊的康熙,乾隆皇帝,还将其称为“国之利器”,让大臣们学习,不能随便传阅。冯梦龙在写这本《智囊全集》时,就说:“天下无余智”,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

《智囊全集》中的道理,都是用非常好理解的“故事”讲给你听,共有1238个故事,故事虽多,但是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会枯燥乏味,而是让你哈哈大笑还能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比如说:

读书使人明智,读哪个版本也很关键!古人是文言文,没有断句,一般人读不懂,因此我买了一套白话文版本的,里面有详细的注释和翻译!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案例,有趣的官场故事,民间故事等等,冯梦龙将古人的故事,记录在里面,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

都说“为官必学曾国藩,千古智谋一奇人”。汲取官场智慧,习得为人处世都绕不过他。

但曾国藩这一身文韬武略,很大一部分正是学习于《智囊全集》。

为人、为政、为商,都可从《智囊全集》中汲取智慧。

这一本书看过之后受益终生!从书中学到的智慧,伴随我们的一生,不管你是买来自己看,还是收藏,亦或是送给朋友,都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长见识学智慧,这本书都能帮到你现在上下两册只要79元,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777923898412368388"></script>

相关文章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谁何”是什么意思

《过秦论》中有“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句。一般把“谁何”翻译做“是谁?”有盘问的意思,似乎也说得过去。近日翻阅《古经今注》,解释《复》之六五:敦复,无悔。引用《说文解字》解释道:“敦,怒也,诋也,一...

古诗文经典名句50句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0首相思诗词,首首经典,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念一个人,可以安静着不语,没有消息时,也只是坐在暗夜里,不问年华几许,不问寒凉几许,当夜晚的风吹过后,便会听见,有相思散落了一地。相思,是诗人爱写的题材之一,许多诗人都写过相思的佳作。那抓人的情感,让...

辛弃疾鲜为人知的10首词,能读过三首就算知识渊博了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纠葛了无数的恩怨悲愁,可格局之外别有洞天,他如此昂扬磊落,正是壮志如歌,婉然开辟词之新境,今天我们来欣...

辛弃疾最热血的一首词,最后6字霸气外露,冠绝古今!

在古代,会打仗的人很多,会写词的人也很多。但要说又会写词又会打仗的人,除岳飞外,那就是辛弃疾了。辛弃疾,字幼安,被称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他出生于山东,在他出生前,山东就被金人占领了。辛...

四十首《十六字令》词作,值得品读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此调只见两体,均为单调四句十六字,属于最短的词。正体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变体两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