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因为对自己不好是好人厄运的根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世事无常总关愁。”
人生若梦,岁月无声,总有人问:“为何善良者屡遭苦难?为何好人没有好报?”仿佛苍天无眼,善意无果,真心竟换来冷漠和委屈。
你是否曾在深夜里,把所有温柔都给了别人,却在风雨中独自撑伞;你是否总选择体谅别人,却不知何时才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善良,是一种天分,也是一种枷锁。我们总以为多忍让一点,多付出一些,终于能换来海晏河清、众人疼惜。
可生活却常用冷漠回复热忱,让善良成为一种隐隐作痛的执念。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味做“好人”,容易困在“讨好型人格”的泥沼。
你害怕拒绝,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避免冲突而隐忍,为了取悦他人一次次妥协底线。
你越顺应,越被视作理所当然;你越退让,世界越学会对你的好视而不见。
善良变成了一层面具。它遮盖住你的渴望与脆弱,让你习惯于自我牺牲,却忘了倾听内心的声音。
有时候,你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争一次气。
于是,时间久了,那些抑郁、无助、焦虑,便成了身边挥之不去的影子。
其实,好人的厄运正是从忽略自己开始的。对自己不好,任凭情绪消耗、健康透支、尊严践踏。
你守着一腔孤勇,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倔强如此辛苦?
人们总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古人尚且明悟个中因果。
纵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前提是先善待自己,懂得爱自己,才有力量护佑善意,滋养众生。
太多时候,我们错误地以为“成全别人,就是慈悲自己”,可事实是,你只要一次次降低底线,就会被当作可以随意伤害的靶子。
真正的善良,绝非无底线的付出,而是有原则的温柔。
不取悦,不勉强,从把自己放在心里的那一刻起,世界才看见你,命运才温柔待你。有底气善良,才有资格仁慈。
山高水远,清风自来。其实,有分寸的善良最贵,有原则的仁慈最暖。
你要记住,善待他人,也须善待自己,这才是修行的根本,人生的智慧。
毕竟,只有自爱的人,才配得到世界的宠爱。
不要把宽容留给伤害你的人,把底线交给无情的风浪。
你值得最好的温柔,你不必一味成为别人的太阳,要做照亮自己的明灯。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不是让自己遍体鳞伤的理由。愿你温柔坚定,善良有锋芒。把爱洒向世界,更请收回一束好好爱自己的光。
尘世浮沉,各自熬一壶清酒。一半敬温柔,一半敬自己。如此,纵艰难,也有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