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藏着古代爱情最浪漫的样子
提到李清照,总能想起她笔下的“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人比黄花瘦”
“物是人非事事休”
这位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子,也曾写下“娇痴不怕人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灵动之词
今天就聊聊李清照曾有过一段“赌书泼茶”的神仙爱情。
她与丈夫赵明诚是文人眼里的浪漫爱情故事,也是乱世中最易碎的琉璃。
1101年,汴京的春天阳光格外明媚,16岁的李清照穿着鹅黄色襦裙,在书房里写下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城,连太学生们都在抄录传唱。
某天,太学里的赵明诚捧着抄本,对兄长说:“我将来要娶的妻子,必是能写出‘绿肥红瘦’的女子。”
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却不爱功名,独爱收集金石碑刻,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元宵节的相国寺灯会。
李清照戴着珍珠璎珞,正在看西域杂耍,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吟诵:“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正是她去年写的“点绛唇”,回头望去,只见赵明诚身着青衫,正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娇羞与好奇,被她写进词里,也刻进了一生的记忆。
婚后,两人住在汴京的相国寺附近,过着“布衣蔬食,穷遐方绝域”的日子。
每天太学下课后,赵明诚就直奔当铺,典当衣物换钱,只为买一块残碑、一幅古画。
李清照从不抱怨,反而帮他整理拓片、校勘文字。
最有趣的是“赌书”游戏,两人坐在归来堂里,一边烹茶,一边比赛背诵典籍,谁先背出某段文字在某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就能先喝茶。
有次李清照赢了,兴奋地举杯大笑,却把茶水泼在赵明诚的青衫上。
多年后,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这段“赌书泼茶”的趣事,也在后来成了文人爱情的代名词。
赵明诚出差时,李清照写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赵明诚收到后,闭门三日,和词30首,其中一句“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遮”,被李清照评为“最佳”。
更动人的是“减字木兰花”中的直白告白:“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大意是:“我买了朵花戴在头上,就是要让你好好看看,我和花比谁更美?”少女的娇憨与自信,跃然纸上。
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与赵明诚开始了流亡生涯。
他们带着20箱金石文物南逃,路过长江时,赵明诚望着滔滔江水,神情郁郁。
李清照以为他在担心文物,却不知他因“弃城而逃”“赵明诚曾临阵脱逃”而羞愧。
船过乌江时,李清照突然吟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听后,面红耳赤,从此一病不起。
1129年,赵明诚在南京病逝,临终前握着李清照的手说:“金石录未成,吾心不死。”
李清照抱着丈夫的遗物,看着满地狼藉的文物,写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大意是:你像庞翁一样机智,却早早离去,我如杞妇般悲痛,只剩孤身一人。
此后数年,她带着赵明诚未完成的“金石录”四处漂泊,最终将“金石录”校勘成书,完成了两人共同的理想。
李清照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在宋代,女子读书已是罕见,像李清照这样能与丈夫“赌书泼茶”、共同著书的,更是凤毛麟角。
赵明诚从未将她视为“闺中妇人”,而是平等的灵魂伴侣。
这种“尊重与欣赏”,让他们的爱情超越了当时普通的夫妻之情,成为了的典范。
当赵明诚因怯懦抱憾而终,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表明自己的气节
当文物散落,她用余生整理遗稿,让“金石录”流传后世
她的深情,不是“嫁鸡随鸡”的依附,而是“你未竟的事业,我来完成”的担当。
就像她在词中写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她的骄傲与坚韧,让她在赵明诚离世后,依然活得如一颗璀璨的星。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用诗词相和,以金石为媒。
他们在最好的时光里,过成了“一生一世一双人”,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在乱世中,他们彼此成就,让爱情不仅是“相爱”,更是“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