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刚起步时写了一首诗,一个比喻却隐喻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苏轼出生于公元1036年,去世于1101年,一共活了66岁。苏轼的人生可以说是波澜起伏,非常壮阔。
在他20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057年,第一次参加考试一举登科,和他的弟弟一起,都拜在主考官欧阳修的门下。
欧阳修可为当时的文坛领袖,这两个年轻人一鸣惊人,预示着他们的人生开始起了。
但是很遗憾,就在这一年,苏轼的母亲在家乡去世,所以兄弟二人回乡守孝。
守孝三年以后,1060年在欧阳修的推荐下,苏轼兄弟再一次参加了次年举行的制科考试。
和上次一样,这两个人同时又共同联名并中。
凭借成绩优异,苏轼开始做官了。他告别父亲和弟弟独自去凤翔上任,这是他仕途的起点,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
在他告别之时,写下了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里面最著名的诗句,就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这里边,苏轼就写到了一个典故,就是雪泥鸿爪。这个也像是一个充满哲学意义的比喻。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个体太过于渺小,不由自主的飘荡在这个巨大的空间当中,所到一切所到之处都是偶然。
我们习惯于在宋诗当中寻找到理趣之美,而这两句诗里边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
漫天雪地看似偶然留下了痕迹,但是留下痕迹的鸿已经不知去向。
苏轼忽然发现,人生这一切其实也都是偶然的,不自主的。从苏轼这一生的经历来看,这种感受会延续一生。
就如同飞鸿一般,苏轼生命当中充满了太多的偶然,太多的不确定性。他的人生,也如同飞鸿一般,到处漂泊到处行走,一直走在路上,直到他去世。
人生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预料的,苏轼的人生就是如此,身世飘忽不定,一切的境遇都是偶然,无处可以长守,不能终身安定。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为官之人不能自主,一经朝廷差遣就要到处奔波。就如他飞鸿一般,一经季节变化就要开始南回北归。
在苏轼临终去世之前,他写给老和尚的一封信。当中一首诗当中也提到了,春来何处不归鸿,算是他的临终之笔,所以飞鸿这个意象这个比喻,涵盖了苏轼从开始做官到人生暮年,一个字隐喻了自己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