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老来得子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道尽天下父母心,遂成千古名作
孩子落地那一秒,大人的心眼就关不上了,怕热、怕摔、怕太聪明将来吃苦。
1083年黄州,苏轼46岁,这就是他的全部心事。
那天历史只留一行脚印:九月二十七,苏轼的侍妾王朝云生了个儿子。
兴奋是当然的,可苏轼提笔就是一阵后怕——聪明惹的祸,他已经吃够了。
于是四句顺口溜,成了天下父母的“吐槽模板”: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读者一看就懂:不要神童,来个“平平庸庸、稳稳当当”。
中年人的“小心思”翻个面就一清二楚:
1. 懂太多容易说错话,苏轼因嘴碎卷进乌台诗案差点掉脑袋。
2. 经历过搬家、暴雨、旱灾,他和王朝云都明白“平安”是最大奢侈品。
3. 父母最后悔的,往往是把自己的高光和伤口一起塞给孩子。
诗刚写完,欣不欣赏他都得领教命运:小苏遁没满周岁就夭折了。
那首四句顺口溜瞬间多了一层血味——愿望轻飘,现实骨感。
说到底,苏轼只是把全天下的父母暗话写成大白话——
别卷了,娃只要不疼不痒地长大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