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苏轼最通透的一首诗,开篇便是千古名句,读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booxun1个月前 (08-04)知识百科3

嘉祐元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结伴自成都奔赴京师开封应试。

因蜀道崎岖,那匹相伴多日的老马终究力竭倒毙在山道旁。父子三人别无他法,只得向山民借来一头瘦驴,继续在蜿蜒山路上颠簸前行。

当他们踉跄抵达渑池时,已是星月低垂,驴困人饥,幸得山间僧寺收留,在简陋僧房里暂歇。

昏黄油灯下,苏轼见墙壁素净,一时兴起,挥笔题诗留念,成了旅途中偶然的印记。

五年光阴倏忽而过,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任签判,苏辙一路相送,直至郑州西门外。

秋风卷起衣袂,两人执手无言,终是要道一声别离。

苏辙独自踏上归途,渑池的灯火与兄长的身影在记忆里交叠,遂写下《怀渑池寄子瞻兄》,字里行间满是惜别的怅惘与对旧时光的眷恋。

后来苏轼再经渑池,踏入熟悉的僧寺,却见当年接待他们的老僧早已圆寂,墙上那首题诗也在风雨侵蚀下荡然无存。

物是人非的空寂漫过心头,他望着破壁上残留的斑驳痕迹,胸中万千感慨翻涌,终化作《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诗句,将岁月的沧桑与兄弟的情谊,都揉进了那纸笔墨里。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的大意是: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首联诗人以飞鸿踏雪泥为喻,生动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正如人生在世所留下的痕迹,既短暂又偶然。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颔联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可预知和经历的偶然性。鸿雁飞走后,留下的爪印很快会被风雪覆盖,无人知晓它曾飞向何方。

这正如我们的人生,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改变过去,只能接受并适应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颈联转向了对往事的回忆。老僧的去世和旧题诗的消失,让诗人深感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昔日相识的老僧已逝,只余一座新塔,残破的墙壁上,往日的题诗再难辨认,诗人心中充满了怀旧与感伤。

尾联诗人回忆起往昔的艰难岁月,长路漫漫,人困驴乏,唯有驴声嘶鸣。

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眷念。同时,也暗含了珍惜现在、勉励未来的意味。

全诗沉郁悲凉,富有哲理,调子虽较低沉,但也说明了人生的短暂和艰辛。雪泥鸿爪的比喻形象贴切,历来为人所称道。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一树榆钱满院香,十首有关榆钱的诗词,让你瞬间找回童年的味道!

春天来了,除了春暖花开,还有一种久违的记忆,那就是榆钱。榆钱,又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因其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榆钱,有清心健脾、清热安神的功效,不仅如此,榆钱也富含膳食纤维,常吃榆钱,能...

古诗文经典名句50句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辛弃疾最有名的25首诗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词中之龙”,他与苏轼合称“苏辛”,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他致力于收复故土,恢复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作...

杜甫晚年在夔州,写了一组诗,被后人誉为“人间绝响”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十六岁的杜甫在夔州待了两年,他是从四川出发准备出三峡然后北上回洛阳的,却因为时局的动荡,只能暂时羁留于此。夔州与杜甫,好像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相遇,他并不打算在此停留,当然也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二十六):绝句(其三)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

古风手绘|重温古人的清明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你想好怎么过了吗?先来重温一下清明节的“古典模式”吧。→ 祭祀穿越回古代。看窗外,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推开门,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去扫墓,南北山头多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