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让人感到悲伤的诗词(读起来很悲伤的诗)
总有些诗词,读来让人悲伤。它们像暗夜里的星子,明明灭灭间,照见人心最柔软的褶皱,那里藏着未说尽的叹息,未淌干的泪。
杜甫在高台上咳嗽时,风正卷着落叶砸向江面。“艰难苦恨繁霜鬓” 七个字,像他攥在手里的枯树枝,每一道纹路都刻着漂泊的疼。万里悲秋里,他的病骨撑着一身愁绪,连浊酒都成了奢望,那份被命运反复碾压的无奈,读来让人喉头发紧.
原来最深的悲伤,是连哭都嫌费力气的麻木。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像一把钝刀,割着高天上的流云,猿猴的哀啸刺破秋空,听得人骨头缝都发冷。
江渚清白,沙洲泛白,鸟儿在风中盘旋,却找不到落脚的枝桠,像极了漂泊的自己。落叶萧萧往下掉,像无数只疲惫的蝴蝶,长江水滚滚奔涌,带着千年的沧桑,也卷着漂泊异乡游子的愁绪。
客居他乡的秋,比故乡的更凉。拖着病体独自登上高台,看天边的云舒云卷,却卷不走心头的重。鬓角的霜比枝头的白还密,那是岁月刻下的艰难,是生活磨出的苦恨。
想举杯浇愁,却连酒杯都举不稳,只能任凭这无尽的悲凉,像江水一样漫过胸口,漫过所有想说却又说不出的话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年年开,秋月夜夜明,可这美好的景致,落在眼里却成了无尽的煎熬。往事像潮水,一波波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昨夜东风又吹进小楼,月光下,故国的模样清晰又模糊,想回头看,却又怕那锥心的疼痛。
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只是当年倚栏的人,早已不复旧时容颜。
心中的愁绪,像那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没有源头,也没有尽头。它漫过了宫殿的废墟,漫过了曾经的欢声笑语,也漫过了这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到处寻找着什么,却只找到一片冷清,满心的凄惨悲戚无处安放。这忽冷忽热的天气,让人怎么也休息不好。喝了几杯淡酒,却抵挡不住傍晚那急促的寒风。
大雁飞过去了,正是伤心的时候,偏偏还是从前见过的那些。
地上堆积着满地的黄花,都已经憔悴凋零,如今还有谁有心思去采摘呢?独自守着窗户,怎么才能挨到天黑!梧桐叶上又加上细雨,到了黄昏时分,点点滴滴,敲打着心尖。
这光景,哪里是一个 “愁” 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的啼叫声在满天霜色中回荡,格外凄厉。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伴着诗人满怀愁绪的人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在半夜里敲响了钟声,那钟声悠悠地传到客船上,每一声都像敲在心上,让这异乡的夜,更添了几分孤寂与凄凉。
这钟声里,有岁月的沧桑,有旅途的疲惫,也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
它穿过寂静的夜空,穿过冰冷的江水,直直地钻进心里,让人在这茫茫夜色中,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孤独。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的早晨下着小雨,打湿了路上的尘土,客舍周围的柳树,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格外青翠新鲜。可这清新的景致,却挡不住离别的愁绪。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这杯酒里,有不舍,有牵挂,有对前路的担忧。看着你将要远去的背影,想着从此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说。
那青青的柳色,本是生机勃勃的象征,此刻却像是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默默地独自登上西楼,天上的月亮像一把弯钩。寂寞的梧桐树,笼罩在深深的庭院里,也锁住了这清冷的秋天。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离别后的愁绪。它在心头萦绕,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滋味,苦涩、悲凉,又带着无尽的无奈。
这庭院锁住了清秋,也锁住了我的心。抬头望那如钩的月亮,低头看那寂寞的梧桐,心中的离愁像潮水般涌来,让人无处可逃。这种滋味,无法向人诉说,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在这寂静的夜里,独自品尝着这份孤独与悲伤。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银色的蜡烛在秋夜里散发着清冷的光,照亮了画屏,也带来了丝丝寒意。手持轻罗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可这悠闲的举动,却掩不住心中的孤寂。皇宫的台阶在夜色中凉得像水一样,独自坐在那里,仰望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别人都羡慕皇宫的繁华,可谁又知道这深宫里的寂寞呢?这秋夜的清冷,这独处的时光,都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看着牵牛织女,虽然相隔遥远,每年还有鹊桥相会之时,而自己呢,却只能在这深宫中,日复一日地消磨着青春,这份孤独与悲伤,无人能懂。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已经破碎,可春天依旧来了,城里的草木长得十分茂盛,一片荒芜的景象。
感伤时局,看到盛开的花朵也不禁落泪;痛恨离别,听到鸟儿的鸣叫也感到心惊。连绵的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信此刻珍贵得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忧愁得搔着满头白发,头发变得越来越稀疏,简直快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满眼的破败景象,这无尽的战火纷争,这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心头。看着这破碎的山河,想着远方的亲人,心中的痛苦与悲伤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任凭那白发越来越稀疏,任凭那愁绪越来越浓重。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本来就很困难,离别时就更加难舍难分,东风没有力气,百花都已经凋零残落。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直到烧成灰烬,才会停止流泪。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只担心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夜里吟诗,应该会觉得月光格外寒冷。蓬山离这里并没有多少路程,希望青鸟能殷勤地为我去探望。
这份爱情,充满了艰辛与无奈。相见的不易,离别的痛苦,都让人肝肠寸断。可即便如此,这份深情也不会改变,就像春蚕吐丝、蜡炬流泪一样,至死方休。对恋人的思念,日日夜夜萦绕在心头,那份担忧与牵挂,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广阔无垠的离愁别绪,伴随着白日西斜而越发浓重,扬鞭向东一指,便是天涯海角。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天的泥土,还能更好地滋养花朵。
虽然心中充满了离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奉献。这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就像那落红一样,即使凋零,也要发挥自己最后的价值。可在这奉献与期许之中,那份对过往的不舍,对前路的迷茫,依然带着淡淡的悲伤,让人在感慨之余,心中泛起一丝酸楚。
这些诗词里的悲伤,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叹息。它是杜甫的病骨与浊酒,是李煜的春水与旧梦,是李清照的黄花与细雨,是张继的钟声与客船,是王维的柳色与别酒。它们藏在每个具象的场景里,像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某段时光:或许是弄丢了某个人,或许是走错了某条路,或许是在某个深夜突然惊醒,发现身边空无一人。
所以读这些诗时,总会有一句突然卡住喉咙。不是因为辞藻有多华丽,而是在某个字里,撞见了自己的影子。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悲伤,借着诗词的微光,重新露出轮廓,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悄悄淌自己的泪。
原来千百年前的月光,和今天的一样凉;千百年前的思念,和今天的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