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三首,配精美插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境描述:
这首词描绘苏轼在野外突遇风雨,同行人狼狈不堪,他却泰然自若,吟啸徐行。词中“竹杖芒鞋”象征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现其豁达胸襟。雨后斜阳相迎,最终“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苏轼看淡人生起伏、宠辱不惊的哲学境界。
02《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意境描述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今广东惠州一带)的富饶风光,罗浮山四季如春,水果丰盛,尤其是荔枝让苏轼流连忘返。表面上看,苏轼在赞美岭南生活,实则隐含他被贬后的豁达心态,以乐观之语化解政治失意的苦闷。
0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意境描述
这首诗写于苏轼遇赦北归、夜渡琼州海峡之时。诗中描绘了风雨初歇、星月交辉的海天景象,暗喻政治阴霾散去,自己终获清白。苏轼以豁达胸襟面对贬谪苦难,将南荒流放视为“奇绝”经历,展现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0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意境描述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借赤壁之战的历史风云,抒发人生感慨。上阕描绘长江壮阔景象,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展现历史沧桑感;下阕聚焦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儒将形象,对比自身“早生华发”的失意,最终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旷达作结。全词豪放雄浑,既有对英雄的追慕,又有对自身命运的哲思,体现了苏轼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