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墨十一小楷书《定风波》
佛说:所有的遇见,都是必然。世间兜兜转转相遇,人生风风雨雨经历,都并非偶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曹雪芹出身康熙年间江宁织造世家,三代世袭,荣宠至极,曾亲历家族四次接驾康熙南巡的显赫。若无后来“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抄家没落,从“饫甘餍肥”坠入“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深渊,他或许难以洞穿繁华背后的虚幻与悲凉,更无法以血泪凝铸出“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旷世巨著——《红楼梦》。家族的兴衰,成了他透视人世的棱镜。
李白诗才天纵,被誉为“诗仙”,其诗作充满浪漫不羁的豪情。他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始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求官屡挫,报国无门。 正是这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将他的郁愤与傲骨淬炼成笔下惊风雨、泣鬼神的诗句。若仕途顺遂、志得意满,那些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般喷薄而出的磅礴气概与不羁灵魂,恐怕也难以诞生。失意,成了他浪漫诗情的催化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源自苏轼“乌台诗案”后的黄州之贬。在政治失意与生活困窘的双重压力下,他躬耕东坡,静思人生,终将苦难凝炼成诗。黄州,正是将他文学与思想涅槃重生的熔炉。
再看杜甫:若非亲身卷入安史之乱的滔天巨浪,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惨烈,经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乱,颠沛流离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境地,他又怎能成为“诗史”,以沉郁顿挫之笔,刻下时代的苦难与仁者的悲悯?战乱漂泊,铸就了他“诗圣”的深沉。
曹雪芹的富贵梦碎、李白的官场失意、苏轼的流放贬谪,这些当时看来的大挫折,反而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正是这些低谷和磨难,逼出了他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透彻的领悟,才写下了那些震撼人心的千古名篇。所以说,有时候命运给的“坏安排”,恰恰是成就伟大的“好土壤”。苦难本身不值得赞美,但它逼出的光芒,确实印证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