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朝诗人元缜悼念亡妻的一句诗,译成白话文就是:见过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其它地方的水已不值一提。它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也体现出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后人将它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用以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因此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便不再放在眼里了。然而,当步入老年之后,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经历了沧海之后,眼前的其它水域便是风平浪静的顺境与坦途,将会如佛祖视众生一样的一望无际、一目了然、豁然开朗!
俗话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我想,在大海中见证了波涛汹涌、浪打风刮、险象环生的人是十分幸运的。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经历了贫困和斗争,中壮年的时候又肩负重任,敬老护幼,里外一把手,道路艰难,这就是苦难。但苦难让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收获了成就和尊重,这何曾不是一种幸运呢?相反,如今许多年轻人从小就养尊处优,缺乏了生活的磨练,见识肤浅,难堪大任,甚至有些被家长宠坏了的青年连日常家务都难以胜任,生活一旦碰到了阻碍便慌里慌张、无以应对。这该不该算作一种不幸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如今那些本该受子女关照的老年人却不得不继续挑起家务重任。好在他们饱经风霜,生活经验丰富,因此,在子女的协助下依然显得驾轻就熟、料理自如。但这是否可算作老有所为呢?又该不该算作年轻人的一种幸运呢?也不知道他们的儿女将来也能有此幸运否?
实际上,成语“曾经沧海”已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苦难的人,才有能力去不断地披荆斩棘。而如今这些过去没有尝到了生活苦头的年轻人,实际上是人生的残疾人,如果不在余生中得以磨练,那么就会把苦难累加在他们的子女上。所以,未经沧海的人,归根结底是不幸的。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我想,一个人到了六十岁之所以能够耳顺,就是由于其经历了之前的各种各样的苦难,至此已修行成熟,什么话都听得下去,什么事都可明辨是非曲直。由此可见,苦难经历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其日后一路平川的伏笔,是获得了人生智慧和心灵生活的一个前提!诗人当初的一句爱情诗句,没想到竟为后人揭示了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这难道是偶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