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曹操问俘虏陈宫:你死了,家人怎么办?陈宫一句话,曹操含泪送行

booxun1个月前 (08-04)知识百科6

曹操站在刑场,秋风穿过袖口,没什么繁文缛节。铁面无私其实说起来太虚幻,他就是在送别一个俘虏。那个俘虏是陈宫。他和曹操曾一起蹚过浑水,后来分道扬镳,最终归入敌手,这一切说出来,谁信他们当年是同一阵线?

目睹吕布覆灭,尘埃都还没落,陈宫站在众目睽睽之下像是等着一场注定的告别。曹操看见陈宫,好像也没什么悲壮仪式,他只是开口了:“你走后,你家怎办?”他问得很直接。围观的声音哗啦作响,秋云低垂,有的人甚至没听清他说了什么。

陈宫,没有犹豫,那是一种被写在骨头里的冷静。他只笑了一下,轻描淡写,“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人至亲。母亲和妻子的命,都托付给丞相吧。”没有决绝也没有谴责,只是把生死都搁到旁边。这话在刑场下比刀还凉。曹操眼睛里突然起了雾,那一下,很多人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知道是觉得勇士之死,还是人心难测。

其实,在这场乱世里,很少有人会真的记得忠与义。但陈宫毕竟不太一样。史书里写的不全,有的细节被时间揉碎了,现在只能听见一点零星线索。他本是个县令,受儒家教育,念过书懂法律,胆却很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帮助曹操逃亡。那一刻是英雄主义泛滥,还是性格使然?谁也说不明白。

但后来,陈宫标志性的转身惊动天下。他在曹操身边不是一天两天,见证过枭雄的狠辣。说实话,当他亲眼看见曹操命人灭口吕伯奢全家,心里的原则卡壳了。他扪心自问,能不能和这样的人共事?曹操嘴里吐出那句“宁可负天下人……”一锤定音,把信他的人都推远了。那一刻历史拐了个弯,陈宫转头去投吕布。表面曲折,其实很简单,他对正义和权力的期待彻底破了。

可命运就是和人作对的,有时候你选来选去,大棋盘早已经落子无悔。吕布是匹夫之勇,但不怎么会用人。陈宫智谋没人比,可架不住主公头铁。对,吕布最后以草率输掉了所有的筹码。曹操攻下下邳时,陈宫被俘。那天据《三国志》记载,人心动荡,连阳光都凉得发白。

有人说陈宫该顺势而安,保住家人,更别说能再当一次策士,左膀右臂。可是他不。他在囚车里其实可以说一句软话,曹操不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他也需要显得仁政宽厚。陈宫偏不说。逻辑上很难解释,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背叛者,可他执拗得像根钉子,非要钉出血来给自己看。

真要说这算不算忠诚?可能是。也许就是一股子没由来的骄傲。那种气节在现实里活不下去,可一旦有就拔不出来。有时候人的死比活着更复杂。陈宫明知道结局,但还倔到骨子里。活着的人未必明白,死的人根本不在乎这点悲愤。

曹操当时的心理活动,有人猜测他在表演。权威信源《三国志》记过,曹操在面对陈宫时并没有多说,只是命人照顾陈宫家人,然后自己去送终。当着众人的面,流泪也好,示弱也好,总归,他选择了维持这份情分。你觉得真的吗?还是权谋需要?

实际上,曹操绝不是无情的人。他需要身边全是能人。陈宫死了,曹操痛失老友,同时他又获得道德高地。这种操作,权谋大家都会。陈宫是棋子,曹操是棋手,到头来一场忠义大戏,观众都是后人。

陈宫这个人,他心气高,说话不重样。朋友们私下议论,他常带书卷气就连临刑都干脆利落。有风骨的人总让人喜欢,可现实往往只认结果。即使他拒绝苟活,世人后来都只看结局。曹操到底有没有顾及他家人?许都生活如何?史料里其实两说不一,有人说优待,有人说冷淡,到底谁说的准,谁敢保证?

而在当时,周围小兵有有看热闹的,有感叹的,有发呆的。这种集体围观的场面,悲喜不搭界。主角死亡,群众照常议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该哀的哀,该走的走,不管死活。

顺便一提,陈宫离开曹操投吕布,那也不是空穴来风。他早看穿,以个案来说,忠诚更像一种“把自己推到悬崖边”的冲动。投靠吕布只是一种社交赌博。结果输了,输得彻底。再看看同样的例子,比如田丰、许攸,有几个善终?再惨烈点,历史不喜欢给但求无过的人留活口。

不过转过头来,曹操也没真的一点都不讲旧情。你说他伪善?也许吧。有些人说他维护仁义,只是顺手人情,但陈宫能被放进史书里说明还是被“承认”了。陈宫的死其实成全了曹操的伟岸,这种双向成全还挺讽刺。但现在想想,他们到底是真的埋怨,还是假的相互敬佩?或者二者都有。

场面沉闷到极点,只有风声和碎石声。曹操那句“你家人”到底是关心还是策略,弄不太明白。当时的乱世,抢地盘比抢人心还值钱。吕布倒台,陈宫粉身碎骨,只有名字还留着。有人讲历史,更有人流泪。

到了今天,你上网翻资料,发现对待忠与义的标准还是一地鸡毛。有人觉得“气节高于生命”,有人认为“实用主义才是真理”。但陈宫,至死都没说他后悔,相信自己的选择有用吗?或许根本没想太多。

也许,关于忠诚和背叛,这世上没有绝对答案。每个人在边界线上踌躇,本以为能左右结局,实际上却被时代推着前进。陈宫最后的平静代表着一种无奈。同样的,曹操的泪水也许是权势的遮羞布,也许是老友难舍。反正都只能猜一猜。

我们说陈宫的死教会了后人坚持气节,但换个视角,如果有机会选择,你会像陈宫一样吗?他跪地大义凛然,家人还在等待。不后悔么?这个问题,到现在没有人能答对。

反过来看现代,人们有时候反而不像昔日的陈宫那样直白。不问得失,只求洒脱。你说,这种气节,到底是真的有价值,还是只是被时代神话后,才显得那么耀眼?有没有人真的去实践这些理念?或许有,但已很稀有。

曹操和陈宫的故事,至今还会被捡起来说。有人用来教育后人,有人在研究复杂人性。最后你信谁的说法,信就行了。毕竟陈宫那样的人,只活在大乱世,也活在小巷口的闲聊里。

往后看,人心如水。历史里的人物常常被贴标签,但其实谁能一语道破本质?今天说忠诚,明天劝机变,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好?没人知道。

有时候,死的道理干瘪到只剩最后一刻的背影。忠义这种东西,有时有用,有时没用。你觉得这算不算一种“智慧”?

轻轻一点“关注”,解锁更多精彩,让我们共同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吧!

相关文章

80句“夕阳”诗词,落日黄昏晓,夕阳醉晚霞

日近黄昏,夕阳不慌不忙,带走白天的时光,天空偷偷地将人间的故事变成心动的晚霞,渲染了整个天空,灿如金橘,赤如烈火,橙如枫叶,美丽壮观。分享80句“夕阳”诗词,落日黄昏晓,夕阳醉晚霞。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这六首古诗词献给最好的朋友

宋代汪洙曾写了一首诗,言人生有四大喜,乃: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朋友,是除了亲人之外最重要的一类人。他们会给予我们陪伴和帮助,甚至于有些神仙友情不输于爱情,或者发展成亲情。这...

孟浩然《过故人庄》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

《唐诗三百首》究竟有多少首?最为后人引用的诗句,不是李白的

谚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我国,《唐诗三百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知道《唐诗三百首》共有多少首诗吗?收录了位多少诗人呢?其中收录的诗人谁的作品最多呢?其中哪首诗最长呢?唐代是我...

重阳|最美九图九诗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

雁飞南与北,相思秋与春

大雁是迁徙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春天到达北方,秋天来时则回到温暖的南方。在萧瑟寂冷的秋天,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不顾艰险飞往南方,空中不时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据说古时还可依靠大雁传递书信,是谓“鱼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