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何论《论语》宪问之二十四: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booxun1个月前 (08-03)知识百科10

【原文】14-24-37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何论】孔子常借古喻今,托古改制,这里谈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此已。这里的为己与为人,不是为了的意思,是接近修的意思,为己,是修为自己,提升自己的修为修养,是向内求诸己;为人,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向他人炫耀,是注意力经济,是向外求诸人。为己之学,是克己,律己,修己,立己,成己,是跟自己较劲,同自己死磕,进步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半分关系;为人之学,是慕他,嫉他,恨他,求他,扁他,羡慕他人有,鄙视他人无,终日活在他人眼光里,在与人比较中迷失了自我。

学习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别人,从古到今,争论不休。朱熹注释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之于人也。古之学者为己,是为了自己能够学到东西,能用得上,使自己进步;今之学者为人,是为了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是为了炫耀或者增加谈资,让别人以为你很厉害,从而达到影响他人的目的。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注解的非常到位,他说:“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意思是:为自己而学,就要照着去做,去行动,知行合一;为别人而学,就是为了讲给别人听,贩卖知识和焦虑。学《论语》的目的,不是为了晓得一些道理,而是让它规正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生活,提升个人修养素质,做一个道德高尚,有情有义有温度的正人君子,把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放在自己身上去历练,去对照,我能不能做到?如果是我,该如何选择?

听过再多的道理,照样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没有事上历练。晓得再多说法,懂得再多道理,知道再多名词,喝过再多鸡汤,如果没有去尝试,去照做,去实践,去入局,一样没用。君子以德润身,学到了东西,就落实在自己身上,得到进步;小人徒事讲说,学到了东西,到处讲给别人听,讨人欢喜,让人觉得你很厉害。这就是刘宝楠说的:“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读到此处,扪心自问,我此时学《论语》的这个章句,是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那个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是自认为又学到新东西,迫不及待地想要炫耀一番,讲给别人听,让别人认为你很有才呢?多关照一下内心,不由得面红耳赤,冷汗淋漓了。

华杉先生提议,把“我知道”作为一句禁语,不要轻易说,换成“我听说过”,我深以为然。只有听说过多少,自己照着不打折扣地去做了,实践了,才是真知道了。做到多少,有多少体会,才是真正知道,没做到的部分,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行合一,这才是学习应有的态度。所谓:“圣人不知,所以能知;小人知之,所以不知。”圣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努力学习践行,慢慢就知道的越来越多;小人把听说过的都当成知道的,不去揣摩和实践,轻飘飘地放过,那就永远不知道了!

相关文章

诗词|精选78句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值得收藏细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辛弃疾鲜为人知的10首词,能读过三首就算知识渊博了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纠葛了无数的恩怨悲愁,可格局之外别有洞天,他如此昂扬磊落,正是壮志如歌,婉然开辟词之新境,今天我们来欣...

辛弃疾最经典的1首词 悲壮的气势冠绝古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辛弃疾寄给爱国志士陈同甫的一首词,通过描写早年自己在抗金部队里的豪情壮举,表达了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也抒发了因年岁已高,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同时也描绘...

孟浩然《过故人庄》:唐朝宅男的“农家乐”

诗文名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一首名诗,但诗中并没有“齐鲁青未了”的名山,也没有“...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歌中颜色用法有哪些?

诗歌的内容,简直可以无所不包。诗言志——只要作者想表达,就可以表达任何内容。但诗歌讲究技巧和艺术,而且正是其技巧特色和艺术特点将它和其他文学体裁区别开来。修辞在诗歌中,几乎是必备的技巧。即便是所谓的平...

初唐绝句,别有风味

【虞世南一首】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王绩一首】秋夜喜遇王处士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李世民一首】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