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川讲堂|乐读《论语》雍也第六(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1)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
【评析】
本章夫子告诫子夏,修身立德要志向高远。
(1)女,同汝,指你。
这段话当发生在子夏15岁初入孔门之时。要了解夫子所谈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分,就不能不提子夏的身世背景。子夏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晋献公时的掌卜大夫卜偃。什么是掌卜?《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各诸侯国卜筮之官的总长称为太卜,执掌《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之法,其中任掌其一者称为掌卜。由此可见,子夏祖上的地位还较为显赫,但自卜偃的后人(跟随首任大夫狐溱)迁居温邑之后,在晋国卿大夫的权力斗争中逐渐失势,从而由上层贵族沦落为普通的平民。失去了以“巫、史、祝、卜”为功能的王官的庇护,自子夏祖父辈起,不得不以“治丧、婚嫁、占卜、祭祀”等民间活动养家糊口。这种低贱的仰人鼻息的职业,在当时被称之为“儒术”。而从小深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子夏,也曾经做过这样的“术士”。
在子夏拜师之后,谈及自己的身世,夫子颇有所动。他告诫子夏,儒是价值的承担者和使命的肩负者。以前从事的职业只能叫作小人之儒,希望他日后道德高尚,学养深厚,胸怀天下,以治平自任,以仁者自居,成为真正的君子之儒。(第122期)